大明锦衣卫684
佩别无二致。她心中警铃大作,面上却不动声色。
此后数年,崔知夏暗中追查。在南京钦天监的古籍中,她发现永乐年间就有"琉璃镜可聚日光为兵"的记载;在广州十三行的番商密档里,又寻到葡萄牙传教士与朝中权贵往来的蛛丝马迹。每当真相即将浮出水面,总会遭遇离奇阻挠——或是证物莫名焚毁,或是证人暴毙街头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万历四十年秋,崔知夏终于拼凑出完整的阴谋网络。原来自永乐年间起,便有势力暗中研习光学秘术,妄图以"天工造物"之名操控朝政。他们利用玻璃折射的特性传递密信、制造暗杀,更将西洋火器改造成杀人利器。而那个隐藏在幕后的组织,其标志正是海东青与十字架的诡异结合。
决战发生在紫禁城的观星台。崔知夏带着改良的光学武器,与神秘组织的首领展开最终对决。月光穿过二十八宿星图仪,在首领脸上投下扭曲的光斑。当首领祭出珍藏的威尼斯水晶球,企图用折射的强光致崔知夏失明时,她却突然将蒸馏器残片嵌入星图仪的缺口。
刹那间,所有光束产生共振。水晶球轰然炸裂,飞溅的碎片在首领胸前划出十字形伤口。"你输了,"崔知夏的声音回荡在夜空,"光的审判或许会迟到,但永远不会缺席。"首领倒地前,她终于看清对方面容——竟是多年来潜伏在钦天监的同僚。
这场持续数十年的隐秘斗争,最终以光明的胜利告终。崔知夏将毕生所学着成《光学辨真录》,书中不仅记载着各种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,更收录了数百起用光学断案的实例。扉页上,她用工整的小楷写下:"光可鉴人心,焰能涤罪孽。凡为恶者,虽远必诛。"
万历四十八年,垂垂老矣的崔知夏最后一次回到登州博物馆。春日的阳光透过穹顶,在蒸馏器上折射出熟悉的光斑。她抚摸着器身上的裂痕,恍惚看见托马斯神父在光斑中微笑。那些被玻璃折射过的人性善恶,那些在火焰中接受审判的罪孽,都已化作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,永远照亮追寻真相的道路。而她知道,只要光还存在,正义的审判就永远不会落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