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-30

sp; “谢谢嫂子。”

  “谢啥谢,我们家也是要吃榆钱,也不是特意为了你们去摘的,这都是顺手的事儿。”

  在离开之前,菊香突然突然想起了一件事,她拉着姜菱到一边,神秘兮兮说道,“家属院后面的坟山上闹鬼,你跟小宋最近不要去后山。”

  这话是怎么说的,怎么就又闹鬼了。

  前一阵子于家姑娘鬼魂作祟的时候,大家也没说不敢上山,甚至有不少色胆包天的小伙子仗着自己年轻火力旺,想要一睹女鬼真容,晚上成群结队去上山。

  菊香把她的沉默当成怀疑,“真的,我没骗你,我公公前两天过生日,我们全家带着祭品上山去给他过生日,结果清明时候带上山的祭果不知道被谁给吃了,只剩下了果核。”

  她说着说着反倒把自己给吓到了,“你听说了没,肖军被放回来了,依我看就是于家那丫头看到不能依靠法律报仇,只能靠自己,就是她出来找人的。”

  即便发生了穿书的灵异事件,姜菱也是不信神鬼存在的,她说,“大概是哪个饿极了的人路过吃掉的。”

  菊香不信,更苦的日子她也经历过,都没想过跟鬼抢吃的,她不信会是这种原因。

  当初是不是于家姑娘向肖军报仇,姜菱和宋观书夫妻二人最清楚不过。

  他俩犯不着跟菊香解释这个,只说不会上山。

  笑话,他无缘无故去坟山上干嘛呀。

  那山上又没有他俩的先人,闲着没事干给别人家的祖宗烧纸?

  姜菱和宋观书都没把这个小插曲放在心上,菊香素来是个嘴巴大的,在多方添油加醋地传播之下。

  几天之后,风向变了。

  菊香的于家姑娘报仇论被另一种说法取代,就说家属院后山上埋着一个王姓的地主,地主在解放前就死了,他无儿无女,死后没有把万千家财送给侄子侄女,金银财宝宁埋山里不留后代。

  解放之前,钢铁厂这片原是乡郊,确实属于一位姓王的地主,这些大家都是知道的。

  开局一张图,下文全靠编。

  这地主埋宝的传闻,除了王姓地主的存在,其余内容全是大家在传播过程中编的。

  王姓地主其实有一个儿子,后来参加了革命,年纪轻轻就去世了。失去了儿子的地主在去世之前,把家财都捐给了解放军,这也是为什么他没有家产留给其他亲人,但当时就有一些人认为他是将钱埋在地下了。

  菊香的于家姑娘报仇论,反倒是勾起了某些人的回忆,把这件事翻了出来。

  因为这种说法迎合了普通人想要快速致富的心理,便更加广为流传。

  都说不是于家姑娘出来报仇,是有人晚上偷偷去山上挖宝。

  加上确实有家属看见半夜有人扛着“铁锹”上山,那这不是挖宝是什么?

  只要是人,就会想要一夜暴富。

  钢铁厂的工人赚着死工资,饿不死但是也不富裕,周围有一些人偷偷做小生意赚到了钱,他们也想赚钱又不想冒险,去山上挖地主留下的金银财宝,就是最好的选择,哪怕只找到个瓶瓶罐罐,也能够让全家一辈子衣食无忧了。

  于是说干就干,钢铁厂的大半家属结队去山上“挖宝”。

  菊香作为闹鬼事件的传播者,明明到处告诫周围人不要上山,在听见山上可能会有宝藏之后,就忘记了前头自己说的话,还特意跑来问姜菱要一起去不?

  这事情的发展,是姜菱始料未及的。

  她不信山上有宝贝,婉拒了菊香的好意。

  姜菱不去,李君想去。

  她听见宝藏的传闻,眼馋得很,如果能挖到个金元宝,她就不用上班了。

  心动归心动,家里老的老小的小,没人陪着一起去,她不太敢去坟山。

  听见菊香去对面邀请姜菱,她立马冲到西厢房的门口,“小姜不愿意去,我愿意啊,咱人多还能够彼此装个胆。”

  菊香自然不愿意跟李君一起去,李君跟她大伯子的关系不清不楚,她把李君带上,她大嫂要生气的。

  再说了,李君喜欢占便宜,万一自家挖到了好东西,她跑过来占为己有怎么办?

  李君的想法非常明确,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,错过菊香,下次还不知道能遇见谁,她就是赖也得跟紧菊香,至于说菊香的想法,那不重要。

  李君就这样跟着菊香一起回了家。

  菊香男人看她竟然把李君给带了回来,没忍住多瞪了她两眼,今天别说挖到宝了,就是消停别打起来,他就偷着乐了。

  菊香男人本来不准备跟着一起上山的,但是李君和俩孩子都跟着一块去了,他怕在山上闹起来,只得跟着一起去。

  姜菱在家也是很忙的,她跟李春娇借了织毛衣的书,准备学习下做手工。

  织毛衣倒是其次,主要是能够打发时间。

  开始之前,她跟正在看书的人立下雄心壮志,“等我给你织个围脖冬天戴。”

  只是姜菱手笨,总是不得要领,一上午时间都没能成功起针。

  她烦闷地想把毛线扔到一边,听到了外面喧闹的声音说,“刘科长,山上打起来了,您快去看看吧。”

  韩家三姐弟在家,刘科长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