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4章 陇山内讧,李天成的谨慎【求求票哇

/>   李玄灵是李氏玄字辈年龄最小的一个,“老幺”这个称呼倒也没错,问题是当着这么多御寒级的面叫,李玄平显然是在刻意扫她的颜面。

  全场所有御寒级的表情都微微一滞,厅内瞬间鸦雀无声,气氛一下就凝滞了下来。

  李玄灵虽久久都没有开口说话,可她盯着李玄平的眼神里蕴含的怒火,所有人都看的出来。

  “老幺,不用这样看着我,说到底,你只是个女流之辈,有些修炼天赋我承认,实力冠绝陇山,将来追上我父亲,甚至超越大伯,也不是太大的问题。

  可当陇山的头领,不是光有修炼天赋就行的,你太过感情用事了,这些外姓人稍微向你哭诉一下,你就将军权交给他们,现在出了问题,你自然要担责。”

  “那按你的意思,该由谁,来当这个头领呢?”

  李玄灵说完后,重新坐回到了椅子上,随即目光不经意的扫了扫下方左侧的李玄天。

  不出所料,李玄平直接站了出来,面朝众人开口道:

  “当然是玄天二公子,他从阳元峰死里逃生,带回圣阳丹如此重要的东西,于陇山本就有大功,而且大公子未能顺利继承头领之位,顺位往下,头领之位本就该由二公子来继承,大伙说,对不对?”

  李玄平最后的那声询问,是对着左侧李氏本家这一方人说的,显然是在刻意制造声势。

  左侧李氏本家那群人立刻会意,一个接着一个开口:

  “没错,小公子毕竟是个女人,当头领不合适。”

  “理应由二公子继承头领之位,我赞成。”

  “大公子失位,本就该轮到二公子来。”

  “大公子本就是先头领钦点的继承人,既然他不当这个头领,长幼有序,那就该由二公子上位。”

  “小公子实力虽强,但毕竟是个女流之辈,将来始终是要嫁人的,该由二公子来当这个头领。”

  ………………

  李玄灵眼中突然闪过了一丝疲惫,看着下方一群李氏本家人,既为他们的鼠目寸光感到可悲,又为陇山的未来,感到无比忧心。

  陇山并不是由头领一人说了算的,施行的是当年父亲李天化留下来的议事团制度,简而言之就是,凡突破御寒级的人,自动晋位议事元老,加入议事团,参与营地所有重大事务的商议与裁决。

  随着陇山越来越强,议事团的规模也越来越大,同时内部也开始逐渐分裂成李氏本族和外姓人两方势力。

  本族这边就是以二叔长子李玄平为代表,包括本家李姓,以及成、宋、杨三家与李氏联姻的外戚子弟,眼下占了三十四席;

  外姓人这一方,则是由周元、孟应、越千、江平、孙彦、河屠,也就是陇山八大金刚中,六个未与李氏联姻的人为代表,眼下占了十八席。

  这两方矛盾,也不是一天两天了,父亲李天化在的时候,镇的住场子,两方人马基本不敢公开争执。

  可自打父亲李天化离开,二叔李天成,一方面威信不够,另一方面其心里也有些偏袒李氏本族人,议事团两方人的矛盾逐渐尖锐,场面就慢慢开始失控了。

  她很清楚,从自己当上这个头领开始,李玄平和一众李氏本家人心里就很是抵触,甚至三番两次的找过二叔李天成,让他出面换人。

  可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,这帮人居然会愚蠢到,选在眼下这个节骨眼,对自己发难。

  陇山蒙受重创,昭阳血卫军全军覆没,大夏此刻还在虎视眈眈,大敌当前,这些李氏子弟,想的不是如何对付其他人,而是借机排除异己,甚至还想将自己这个头领给拉下马。

  关键是,他们推举的,居然还是李玄天。

  李玄灵侧头看了看李玄天,见他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,心中没由来的一阵发寒。

  五月初,李玄天和那四百多陇右军,从阳元峰死里逃生回到陇山,尽管已经顺利通过了白银和凝火油的两项测试,可直到现在,李玄灵和二叔李天成两人也没有放下对他的警惕。

  尤其想到圣阳丹,尽管已经服用过了,也亲自尝试过实力迅猛提升的滋味,可李玄灵心里始终都在打鼓。

  丹药没问题,不代表人也没问题。

  主要是葫芦谷那晚,白露诡控制的武雄,给她造成太大的心理阴影,再加上人类对诡怪这类生物的天然恐惧,让她始终都不敢彻底信任李玄天。

  谁知道,这个李玄天,还是不是自己原先那个二哥?

  她暗地里早就与二叔李天成商量过,营地既然没有露珠瘟疫了,李玄天只要不表现出异常行为,还愿意拿出圣阳丹给陇山提升实力,那就暂时放下戒心。

  谁成想,李玄平这帮蠢货,现在居然帮着李玄天对自己发难了。

  想想也正常,李玄天能拿出那么多圣阳丹,收买营地里这些御寒级,自然轻轻松松,他即便不表露出想当头领的意图,这些蠢货恐怕也忍不住要推他上位。

  “李玄平,你们休想胡乱攀扯,新军失利的罪责,就算要找人承担,也不过周元、李元清、成河三人,关头领什么?”

  见李玄灵久久没有回应,以为她是被李玄平这帮人给吓住了,江平站了出来,他大抵是从那些逃回来的新军士卒口中听到了些什么,继续怒声指责道:

  “昨夜大军失利的原因,回来的士卒里有人说过,是四个校尉屡屡不听从周元命令,李元清和成河两人勘探路线时不按规矩,走的太远被大夏捕获,未能及时回来禀报,最后才导致大军中了埋伏,你绝口不提这些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