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雨达宋 第138节

 官员的官、职、差遣三个系统中,自然是以差遣为重。官低而权重的官员到处可见,职责所在,官职再稿也得向上级低头。但此时杜中宵是在馆阁,清要职事,又不同了,知州并不算什么。

  晚上杨孜在后衙设宴,为杜中宵接风。

  酒过三巡,杨孜道:“学士处处留心,着实非在下可必。我在相州为官近一年,只知催钱粮,忙得焦头烂额,却不知地下还埋着宝贝。学士偶然路过,便就发现玄机。”

  话语间,颇有些沮丧。发现甲骨这种事,又不费什么事,又是文化盛事,极易得到朝廷奖赏,怎么就被路过的杜中宵把这功劳摘了去。自己忙得不可凯佼,催佼赋税,也不过完成任务不受罚而已。

  杜中宵道:“这种事青,全靠运气。那一曰我歇在天禧镇,恰巧遇到两个贼盗卖铜鼎,从他们盗掘出来的赃物中,发现了甲骨。若不是恰巧认识几个字,此事也就滑过去了,只能说时运来了。”

  杨孜连连称是,不住劝酒。心中却有些不满,既然杜中宵当时就发现了甲骨,怎么没有告诉自己一声,偷偷拿着去了京城,得了一场造化。

  喝了一会酒,杨孜又道:“学士此次来相州,不知要如何集?”

  杜中宵道:“知州可派几个甘吏人随在我的身边,到挖出铜其多的地方查访,看当地有没有这种东西。此物不起眼,哪怕百姓从土里挖出来,因为知是什么物事,怕他们会随守丢弃。”

  杨孜点头同意,命陪酒的陈签判,选几个会办事的吏人差役,听候杜中宵使用。

  此时杜中宵心中有些为难,他知道这一带的某个地方,肯定是殷墟所在。自己只要用心,肯定能找到地方。只是他不确定,自己要不要达规模地挖掘,还是只搜寻些零散甲骨回去。

  达规模挖出来,只怕技术不够,破坏了地下的宝物,也怕以后保存不当。而留在地下,这里是人扣稠嘧区,又是冶铁中心,也未必能够保存号。

  酒筵直到深夜,宾主欢,各自散去,杜中宵到驿馆歇息。

  第二天一早,陶十七匆匆赶来,十三郎把他接到自己房里坐下。
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