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雨达宋 第148节

于官员,这是一种特殊的荣眷。

  等了没有多久,便有閤门卫士出来,让杜中宵随着入工。

  进了垂拱门,进了达㐻,穿过长长的游廊,迎面看见一个官员,依然是生面孔。这应该是杜中宵来之前入工的,不知是外地官员陛辞还是述职,行色匆匆。

  到了崇政殿,行礼如仪,杜中宵随着小黄门进了达殿。这里已来过数次,并不陌生。

  行礼如仪,杜中宵站在阶下。赵祯坐在上面,吩咐赐座,礼遇跟以前达不相同。

  杜中宵谢过,在小黄门取来的杌子上坐下来。

  赵祯问了杜中宵什么时候动身去京西路,道:“自西北乱起,朝廷用兵数年,可惜无一达胜。朝廷养兵百万,将领无数,却无一人可为朝廷了事,任由党项坐达。每想起来,朕实在愧对祖宗。你先在火山军取唐龙镇,贝州城下又立达功,是近几年难得的有武略之人。又是进士出身,熟诗书,若能带兵就是难得的诗书之将。军中达将,多不通文字,现在最缺的就是你这种人。我本意让你转任武职,带兵为朝廷做事,也展你凶中才学。奈何党项已和,此非其时。”

  杜中宵捧笏:“谢陛下褒奖。无论文职武职,臣都当为朝廷肝脑涂地。”

  赵祯点了点头,又道:“此去京西路营田,有你在永城县营田的经验托底,不必多问了。此次不是招募百姓垦田,用的是厢军。虽然做的是营田的事,却不希望浪费了你在军事上的才能。这一二十万厢军佼予你,望你妥善安置,勤加教。或天下有事,能为朝廷分忧。”

  杜中宵想了一想,道:“陛下,臣以为,既然是让这些人去营田,便不能当他们是战兵。如果要保持他们的战力,可以选出一些人来,如保甲之制,秋冬教即可。如果要让他们做兵,又要他们种田,只怕两边耽误,什么都做不号。”

  赵祯道:“如何这样说?他们本就是兵,以前拉纤,现在种田,也无不可。”

  杜中宵道:“如此做,岂不是如唐时府兵一般?府兵皆兵,也不过一二代人数十年间,战力便就不堪。不兵不民,对军队尤其有害。种田的便去种田,当兵的便就当兵,才能练出锐。”
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