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0-150

sp;后来也是因为他们无能,他为救秦铮不慎暴露,一代帝王,死于太监之手,连尸骨都不知所踪。

  他们不敢大张旗鼓去找,甚至连个像样的葬礼都不敢办,只能在家中上一炷香。

  郑孟贤想,他们亏欠陛下良多。

  因此他总想多守一段时间,好像这样就能延长君臣之间的情分,百年后魂归地府,见到了陛下,至少还能说上几句。

  ……可是陛下啊,臣无能,臣守不住了。

  郑孟贤问出这话,亦觉得痛苦万分。

  他既惶恐沈应同意,从此以后他效忠的君主就换了人,沈明烛便只能化作史书一页,在笔墨间才能寻得几分旧主身影。

  他又害怕沈应不同意,任由这片空荡荡的江山,塞满一群群魑魅魍魉。

  沈应张了张口,神色几经变幻,许久再挤出三个字,语气像是叹息:“再议吧。”

  要说完全不心动是骗人的,但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。

  ……再等等吧,等他再做出几分功绩,等郑国公、等其他人都非他不可,他登临帝位的路才算没有阻碍。

  没有人不想当皇帝,没有人不想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。

  别怪我,明烛。

  可惜天有不测风云。

  沈应还没等到自己想要的时机,郑孟贤也还没来得及思索出应对的办法,异变突生。

  *

  自从沈明烛往契胡走了一趟,他就和孛烈成了笔友,时不时信件往来。

  ——大多是他单方面使唤契胡。

  他洋洋洒洒写信,写他三日后会佯攻契胡,实际会给他们大军开出一条路来,掩护他们直入狄戎。

  到时候在漠北的秦铮亦会做好配合准备,介时两面夹击,定能让狄戎损失惨重,拿下一场漂亮的胜利。

  沈明烛写完这封信,又开始给秦铮写信。

  告诉他三日后契胡会进攻狄戎,要他做好准备,到时候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,假装配合契胡打狄戎,打完狄戎再打契胡,拿下两场战争的胜利。

  放心,他已经和契胡说好了,契胡蠢得很,不会怀疑的。

  “钟北尧。”沈明烛把两封信举起来扬了扬,试图将其风干,“一会儿把信送出去……”

  有士兵突然闯入,跪地抱拳:“盛京急报!”

  钟北尧伸手接信的动作被打断,沈明烛收回手,把信重新放回桌案上,不紧不慢:“说。”

  士兵道:“平阳侯李成德勾结禁卫军副统领方广年,包围长乐宫,道是怀疑陛下被晋王殿下囚禁,要带兵救驾。”

  钟北尧条件反射看了一眼沈明烛。

  这要换成以前,他听到这种消息,多半只会觉得李成德狼子野心,想找一个借口包围皇宫,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。

  他大抵也不会有太激烈的情绪,顶多会有些对乱臣贼子的愤慨,以及觉得沈明烛活该。

  但现在可不一样,勉强算作半个入局者,他知道的消息要更多些。

  比如他知道长乐宫里其实没有陛下。

  且李成德这场政变,注定不可能成功。

  沈明烛叹了口气:“现在这世道真是不太平,我这才离开多久,家里就出事了,钟北尧,他们是不是觉得我年纪小好欺负啊?”

  钟北尧咽了口唾沫。

  反正他不敢欺负沈明烛。

  “公子,”钟北尧期期艾艾:“您别生气,当心气坏了身子。”

  沈明烛笑意盈盈:“我不生气啊,他们敢造反,我很开心。”

  知道他看世家不顺眼,亲手送了个诛九族的罪名过来,他能不开心吗?

  沈明烛重新摊开白纸,边执笔写信边遗憾道:“我本来想亲自领兵去一趟漠北的,现在去不成了。”

  宋时微为他研磨,“公子,亲自去还是免了。”

  沈明烛只做听不见。

  沈明烛给孛烈重新写了一封信,说他他等不及了,现在就要回京篡位,不过不要担心,他会把大军留下来,计划照常。

  又写多谢孛烈的支持,等他当了皇帝,少不了给契胡的好处。

  洋洋洒洒先描绘三千字前景。

  沈明烛满意地拿起信吹了吹,递给钟北尧示意他送出去:“我先回盛京,钟北尧,这里交给你,等你拿了胜仗,再回京见我。”

  钟北尧好歹也是极有天赋的将军,这段时日又都跟在他身边学了不少东西,沈明烛没什么不放心的。

  钟北尧接过信,按耐不住好奇,非要问一句:“臣要是没拿胜仗呢?”

  沈明烛冲他友好一笑:“那就等我处理好京中事,再亲自过来见你。”

  钟北尧顿时噤若寒蝉。

  他可不敢让一朝天子亲自来边境见他,他何德何能。

  想想就知道不能是好事。

  第142章

上一页下一页